文字難度:★★☆
It’s the 1)anarchy of poverty
Delights me, the old
Yellow wooden house 2)indented
Among the new brick 3)tenements
貧窮的無序景致
使我愉悅:陳舊的
黃色木屋陷入
新的磚造分租公寓的包圍中
Or a 4)cast iron balcony
With 5)panels showing oak branches
In full leaf. It fits
The dress of the children
一個鑄鐵陽臺的鑲板間
露出長滿樹葉的
橡樹枝椏。它和
孩子們的服裝契合
Reflecting every stage and
Custom of necessity—
Chimneys, roofs, fences of
Wood and metal in an unfenced
反映不同時期
對于生活的不同需求——
煙囪、房頂,以及在這個不設防的年代
用木頭和金屬做的柵欄
Age and enclosing next to
Nothing at all: the old man
In a sweater and soft black
Hat who sweeps the sidewalk—
包圍圈內
近乎無物:那位老人
穿著羊毛衫,戴著黑色
軟帽,打掃著人行道——
His own ten feet of it—
In a wind that 6)fitfully
Turning his corner has
Overwhelmed the entire city
他在打掃自己那十英尺空間
風一陣陣地
轉過他的角落
吹遍整座城市
一首短小的詩,裝著一個小小的世界,窮人狹小、破舊的房子,用木頭和金屬做的柵欄,鑄鐵陽臺的鑲板間露出的橡樹枝椏,還有對風中那位戴著黑色軟帽的老人的描述都反映了詩人對窮人們生活的關注。令詩人愉悅的是詩中意象的形態(tài)、顏色,我不禁思考起,世間有多少人即使在貧寒的生活狀態(tài)中也能詩意地棲居?清貧地聽著風,并不是一種所有人都能感受到的幸福。
William Carlos Williams(1883—1963),美國詩人,美國后現(xiàn)代主義詩歌的鼻祖,出生于美國新澤西州魯瑟福德城的一個商人家庭。1906年,他從賓夕法尼亞大學畢業(yè),并取得醫(yī)學學位,又去德國萊比錫大學進修,后回故鄉(xiāng)行醫(yī)。業(yè)余從事詩歌創(chuàng)作,也寫小說和評論文章。
威廉斯在文學創(chuàng)作上曾受大學時期的好友埃茲拉·龐德和其他意象派作家的影響,同時繼承了惠特曼的浪漫主義傳統(tǒng),并在詩歌形式方面進行了實驗,發(fā)展了自由詩體。他反對感傷主義的維多利亞詩風,堅持“美國本色”,力求用美國本土語言寫作,很少使用普通讀者所不熟悉的詞匯。他1950年獲全國圖書獎,1952年獲博林根獎金,并被聘為國會圖書館詩歌顧問。他的主要作品有長篇敘事詩《裴特森》,該詩以新澤西州一個小城的歷史和社會生活為背景,反映美國的文化和現(xiàn)代人的風貌,是當代美國哲理詩的代表作品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