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比的思維在GRE閱讀中絕對不少見,也就是常說的類比題。主要說“下述哪一選項所述現(xiàn)象和原文第N行的說法比較相像?”或者說“下列哪個選項為原文的觀點提供了一個很好的例子?”
此類題的思路是:要首先對原文的內(nèi)容進行歸納和抽象,抽象的時候要注意,有態(tài)度的要把態(tài)度留下,把具體的名詞都丟掉,最后形成的框架就是“對象+正評價/負評價/無評價+某事”。
還是來看一個例子,在N0.7第二套section 4里面,有這樣一段話“It is one of nature’s great ironies that the availability of nitr**en in the soil frequently s an upper limit on plant growth even though the plants’ leaves are bathed in a sea of nitr**en gas.”我們把氮氣(nitr**en)抽象為A,植物(plant)抽象為B,這句話的結(jié)構(gòu)就是“B的周圍有很多A,但B依然覺得A不夠”。我們再到選項里看,很快會發(fā)現(xiàn)只有(C) That of shipwrecked sailors at sea in a lifeboat, with one flask of drinking water to share among them符合,置于這個的邏輯抽象,大家可以自己嘗試一下如何抽象,同時也可以嘗試下對其它錯誤選項同樣也抽象。這種題目切記,不可先看選項,一定要“先抽象,再選項”。
2. 文中沒說的不要選
有同學看到這第一個思維就在笑,這誰都知道,干嘛還要強調(diào)呢?我把這個思維放在第一個講,是因為這是考生們最容易犯的錯誤,也是GRE考試閱讀中最重要的一個思想。舉個很簡單的例子:
問大家上面兩個圖形是什么圖形,大家都會無奈地笑笑后說,圓形和三角形。在大家無奈的笑后,我也只能無奈的笑笑,答案錯了。因為根據(jù)三角形的定義,是三條線段圍成的一個封閉圖形,但是上面的圖形并不封閉。同理,“圓”那個圖形也并不是圓。這就是考生們經(jīng)常犯的錯誤,總會主觀地根據(jù)自己的知識,把一些文中不存在的東西給填補上,然后得出一個看似有理,實則荒謬的答案。所以請各位考生在下筆選之前,首先問自己這個原文到底說了沒有,三思而后選。
3. “取非”思想
這個思想很簡單,但是很有用。大家從高中開始就學習英語語法中的虛擬語氣,但是大多數(shù)人學會的僅僅是虛擬語氣中的一些規(guī)則,估計現(xiàn)在還忘了,這個只是只明其表,不明其理。在GRE閱讀中,虛擬語氣就有一種很有用的含義,那就是——見到虛擬語氣就要想到“取非”。比如作者如果寫到:“如果我能夠把韋氏字典都背完,那我GRE閱讀肯定沒有問題了。”這句話其實想要表達的問題就是“我的GRE閱讀有問題”。
下面我們來分析下,如何用取非的思想處理GRE閱讀考試中的虛擬語氣。
(1) 若在文章中看到虛擬語氣,考慮直接取非反義理解,迅速把握作者態(tài)度。
如下面這句話:
例一:Perhaps, some scientists thought, migrants determine their ge**raphic position on Earth by celestial navigation, almost as human navigators use stars and plan, but this would demand of the animals a fantastic map sense. (選自N0.6題第一套section 1短文章)
這句話看似很長,翻譯成為中文的意思是:“有些科學家認為,就像人類采用恒星和行星來定位一樣,候鳥或許也是采用天體的導航才得以確定它們所處的地理位置,但這要求這類動物具有令人難以置信的地圖感。”中文讀過去都讓人頭疼。其實我們用虛擬語氣取非的思想來處理,其要表達的意思就很簡單,對前半句話取非,說白了就是前半句話是行不通的,也就是“migrants cannot determine their ge**raphic position on Earth by celestial navigation.”可以知道作者對這種解釋持負評價。
我們再來看個例子:
例二:According to natural selection theory, a worker would enhance her fitness—or ability to propagate her genes—by hatching her own eggs in addition to or in place of the queen’s.(選自國內(nèi)題1993年10月練習題section 5短文章)
這句話也是虛擬語氣,我們直接取反理解,作者想要表達的就是 “a worker will not enhance her …”
運用這種取非的思想我們可以迅速的把握作者的態(tài)度,以及作者想要表達的真實意思。就不用先翻譯成繞口的中文,再拼命的思索其中的含義,可以有效地為考試爭取時間。
(2) 在題干中看到虛擬語氣,大多需要用到取非思想,與之相對應的一種題型是GRE閱讀題中常見的一種,叫做“改進型取非題”。看例子之前,先簡單解釋下什么是“改進型取非題”。很簡單,如果題干問“如果一個對象怎樣會更好”則是改進型取非題,來看具體的例子:
例:It can be inferred from the passage that the “first theories” of grazer control mentioned in line 3 would have been more convincing if researchers had been able to(選自NO.6第二套section 1長文章),這是一個典型的改進型取非題題干,問的是第三行第一個理論怎樣會更好。
邏輯思路:既然是改進,原文肯定說到了它的不好之處或者有unless的句子,我們把造成不好的原因取非,就是所要的答案了。
按照此思路定位原文三行,看到后面有這樣一句話“A low number of algal cells in the presence of a high number of grazers suggested, but did not prove, that the grazers had removed most of the algae.”注意看插入語部分的“but did not prove”,這個就是缺點,取非就是“prove”再看五個選項:
(A) observe high phytoplankton numbers under natural lake conditions
(B) discover negative correlations between algae and zooplankton numbers from their field research
(C) understand the central importance of environmental factors in controlling the growth rates of phytoplankton
(D) make verifiable correlations of cause and effect between zooplankton and phytoplankton numbers
(E) invent laboratory techniques that would have allowed them to bypass their field research concerning grazer control
一眼掃過去就只有一個選項在講證明,就是D中的verifiable。所以答案選D。很快解完此題。
(3) 取非的思路除了可以在虛擬語氣中使用,還可以在另一種邏輯關系中使用,就是強對比的關系,也就是GRE閱讀題中另一種常練習題型“強對比互取非題”,其主要特點是:原文中有強對比的雙方,題干只問及其中一方,答案是對另一方敘述的取非;或者題干和原文存在強對比要素,如典型的時間要素,答案也是對原文的敘述取非。
來看個簡單的例子,
例:The author suggests that, before the early 1950’s, most historians who studied preindustrial Europe did which of the following?(選自NO.6第三套section 4 長文章)
思路:在題干中看到了1950’s,第一反應就是要回原文定位,發(fā)現(xiàn)原文只講到了”in the early 1950’s”并沒有”before”,這顯然就是時間上一個取非的關系,我們把in the early 1950’s干的事情取個非,就是之前干的事情。答案就很好選了,在此不舉出來了。
這個思路很好理解,比如說“我1995年第一次去北京。”很顯然,1995年以前我就沒有去過北京。這就是時間狀語的取非。其它的強對比關系(如處于相對低于空間的事物通常其特點呈強對比;新事物、新觀點和舊事物、傳統(tǒng)觀點呈強對比;用最高級、唯一性限定的事物和其余所有同類事物的特征呈強對比等),相信考生可以一眼看出,在此就不在一一列舉例子了,重點在明白這種取非的思想。
4. 關于邏輯命題的問題
此類題目在GRE閱讀中稱為邏輯題,就是哪個選項成立,會support/weaken原文的觀點。
先講講里面的邏輯思維,一個命題主要由三部分構(gòu)成:條件、結(jié)論以及條件到結(jié)論的推理過程。如果同學們看到一個中文問題,說“下列哪項可以支持原文觀點?”相信同學們的第一反應就是找原文的結(jié)論,再看哪個選項支持結(jié)論。這個思維就太狹隘了,因為支持條件、結(jié)論和推理過程都是對原文觀點的支持,這點思維大家要建立起來。用一個例子給大家分析鞏固下這個思維,具體題目和文章就不引述了,考生可以看看N0.6第二套section 1的長文章,講的浮游植物和浮游動物之間關系。文中有這樣一個推理,由“出現(xiàn)了高密度浮游植物的地區(qū),浮游動物就少”推出了“浮游植物分泌排斥劑,把動物趕跑了”,后面有題問到如何削弱(weaken)此結(jié)論,我們直接看看正確答案(B)“動物排斥和植物種群密度是無關的”。言下之意就是把推理過程****了,條件是推不出結(jié)論的。我們來看看,如何****條件,“在某些地區(qū),出現(xiàn)了高密度浮游植物,但浮游動物并沒有減少”。這就削弱了條件。再看看如何削弱結(jié)論,“試驗中,將植物體內(nèi)的排斥物質(zhì)放在正在培養(yǎng)著浮游動物的容器中,并不能使浮游動物的數(shù)量減少”結(jié)論就削弱了。所以考生們在做完一個邏輯題以后,不要滿足于答案,要多想想到底是支持或削弱了條件,結(jié)論還是推理過程。當把這種思維變成自己思維一部分的時候,自然可以應對自如。
瘋狂英語 英語語法 新概念英語 走遍美國 四級聽力 英語音標 英語入門 發(fā)音 美語 四級 新東方 七年級 賴世雄 zero是什么意思上海市上海高橋捷派克石化工程建設有限公司英語學習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