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口譯 學英語,練聽力,上聽力課堂! 注冊 登錄
> 口譯 > 高級口譯 >  內(nèi)容

當年“譯述”正風行

所屬教程:高級口譯

瀏覽:

2015年07月14日

手機版
掃描二維碼方便學習和分享
  雨果的《悲慘世界》首次傳入中國,是光緒二十九年蘇曼殊、陳獨秀合譯的《慘社會》,但《國民日日報》沒連載完便??恕5诙?,鏡今書局出版了陳獨秀續(xù)完后的單行本,易名《慘世界》。該書只是節(jié)譯,卻又多出不少連雨果也聞所未聞的內(nèi)容,在憑空增添的故事里,譯者新增的人物還要發(fā)表政見,那位男德就說道:“那支那國孔子的奴隸教訓,只有那班支那賤種奉作金科玉律,難道我們法蘭西貴重的國民,也要聽那些狗屁嗎?”又說:“我們法蘭西人比不得那東方支那賤種的人,把殺害他祖宗的仇人,當作圣主仁君看待。”若要追尋陳獨秀反滿反孔的思想線索,這些倒是例證,但當時的讀者卻會被誤導,真的以為法國大文豪也在反滿與反孔。

  一部名著怎會譯成這個模樣?報上的推介透露了線索:“參照本國社會現(xiàn)象,悉心結(jié)構(gòu)”,原來譯者的著眼點是批判本國的現(xiàn)實問題。其時翻譯增添內(nèi)容者時見,周桂笙嫌《毒蛇圈》第三回文字平淡,便憑空加入許多插科打諢,吳趼人的回末評語還大為贊賞:“此為小說家不二法門。西文原本,不如是也。”吳趼人增添的本領更是無人可及,“原譯僅得六回”的《電術(shù)奇談》,被他生發(fā)為二十四回,竟為原譯作的四倍,他還得意地告訴讀者,其中大量“助閱者之興味”的內(nèi)容“為原譯所無”,而且人名、地名等全改為中國式的,“俾讀者可省腦力”。

  同時也有人在刪減,楊紫驎與包天笑合譯的《迦因小傳》最典型。英國哈葛得的這部小說,楊、包二人只譯了下本,并說這是沒辦法的事,“郵書歐美名都,思備其全,卒不可得”。該作在《勵學譯編》連載前,林紓翻譯的《巴黎茶花女遺事》傳遍中國,這則哀婉凄艷的故事打動了大批青年讀者,嚴復還寫下“可憐一卷《茶花女》,斷盡支那蕩子腸”的詩句。一場閱讀熱潮尚未平息,楊、包的《迦因小傳》又接踵而出,讀者們再次為西方的純情少女所感動,同時又懷有只讀到半部的遺憾。挺身而出彌補讀者遺憾的是林紓,他與魏易合譯了全書,并定名為《迦茵小傳》,以區(qū)別于楊、包譯本。林紓在書前《小引》中寫道:他看到原著全本時,本想寄給“蟠溪子”(楊紫驎發(fā)表時的署名),讓他譯全,但“莫詳其里居姓氏”,沒法寄,又“不忍聽其淪沒”,不得已他便來“補譯”了。林紓用“向秀猶生,郭象豈容竄稿;崔灝在上,李白奚用題詩”等語,對楊、包譯本表示了充分的恭敬,他在杭州與北京曾兩次購買此書,自己又譯過全本,對兩者間的重大差別自然十分清楚:迦茵在楊、包譯本中是清潔娟好的純情少女,在自己譯本中卻呈不知廉恥的形象,而且還有個私生子。

  林譯本一出,讀者們被驚得目瞪口呆,迦因與迦茵是一個作者寫的嗎?原來,楊、包翻譯時,將一切可能妨礙純情少女形象的內(nèi)容全部刪去,當然更不會有什么私生子。林紓按原著翻譯,卻遭到猛烈批評。“寅半生”寫了《讀<迦因小傳>兩譯本書后》,分別發(fā)表于《月月小說》與《游戲世界》,意謂《傳》就應該“傳其品焉,傳其德焉”,楊、包譯本是“傳其品也”,林譯本“傳其淫也”,格調(diào)從一開始就低了。文章還進一步發(fā)揮:“林氏則自詡譯本之富,儼然以小說家自命,而所譯諸書,半涉于牛鬼蛇神,于社會毫無裨益”,最后結(jié)論是:“得林氏足本,而后蟠溪子譯本之佳處彰焉,而后蟠溪子譯書之苦心見焉。”這種見解,當時竟是許多人的共識。一位“中原浪子”寫道:“有好些外國小說,不合中國人好尚的,不必翻譯”;另一位“海天獨嘯子”提出的翻譯原則是:“凡刪者刪之,益者益之,竄易者竄易之,務使合于我國民之思想習慣。”

  那些譯者確實也很難,帶有異味的域外作品要進入中國,首先遇見的障礙是廣大讀者長期以來養(yǎng)成的欣賞習慣與審美趣味,這也是同治末年申報館刊載翻譯小說嘗試失敗的重要原因。要改造讀者談何容易,可改動的只能是原著的翻譯了。梁啟超是較早翻譯小說者,他的經(jīng)驗是應“仿舊來小說體”,“純以中國說部體段代之”。他主編的《時務報》先后連載了五篇福爾摩斯偵探小說,這是翻譯小說在中國作為連續(xù)運動的開端。那些作品情節(jié)曲折,懸念與神秘性有很強的吸引力,案件實質(zhì)不外乎遺產(chǎn)繼承、因奸致殺、利益不均等類,都是中國讀者早已熟悉的財、色二字,不過與中國公案小說中的菩薩顯靈或冤魂托夢不同,破案展現(xiàn)了嚴密的邏輯推理與科學手段的運用,這也是在向讀者灌輸新的思想。敘事方式被改變是常見的事,它為與事件發(fā)展順序相一致的直線型敘述所取代,結(jié)構(gòu)因頭緒減少而較單純,鋪墊類描寫也被刪去,以保證適應中國讀者的閱讀習慣,但也可能會使人誤解,以為外國人也少不了要寫“欲知后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的套話。此外,中西倫理道德觀念的不同也須得顧及,林紓就翻譯了些描述歐美孝子的小說,說明“西人不盡不孝矣,西學可以學矣”,清廷學部還向全國學堂推薦他那部《美洲童子萬里尋親記》;而譯作甚多的陳景韓也明言,他翻譯時“于我中國習慣不相合處多所更改”。經(jīng)過方方面面的改動,翻譯便變成了“譯述”,而那幾年間讀者對此還頗為歡迎。

  歡迎“譯述”的還有譯者。光緒朝前中國懂外語者無多,朝廷設立同文館,入學者有豐厚待遇,畢業(yè)后有可靠前程,可是人們偏視科舉為正途,瞧不起洋鬼子語言的學習。庚子國變后,列強入侵已使中國淪于亡國邊緣,人們開始迫切希望了解外國情形,翻譯頓成緊缺行業(yè)。讀者產(chǎn)生了閱讀翻譯小說的欲望,市場就一定有辦法催生出一批譯者。那些人初識外語,雖沒本領按原著實譯,卻能大概知道是在講什么故事,于是用自己的語言,再增添一些想象,一部翻譯小說便問世了。這類作品多標“譯述”,有時也標“編譯”、“譯演”、“譯意”、“譯編”、“意譯”、“譯著”、“輯譯”、“演譯”與“衍義”等等??傊?,這是一個“譯述”風行的年代。光緒二十八年時單行本與報刊刊載的翻譯小說總共只有19種,第二年竟翻四倍為85種,到光緒三十二年又翻倍至178種,翌年更躍至270種。短短幾年怎會冒出這許多譯者?當時人提供了答案。由于“譯書之價倍于著述之稿也”,而且“譯述”中的“述”字可大做文章,大家便一窩蜂而上?;?ldquo;學堂生徒,不專心肄業(yè),而私譯小說”,或“失館之余,無以謀生”,便“東剿西襲,以作八股之故智,從而施之于小說”。“那些胡言亂道、書面上標著譯某國某人的,也賣得幾十塊錢”,他們的“譯述”速度又極快,“不假思索,下筆成文,十日呈功,半月成冊。貨之書肆,囊金而歸”。速度更快者干脆將他人譯作另換書名與譯者名出版,書上還赫然大書“不許翻印”四字。還有人見林紓譯名正盛,便弄出本《貨殖傳》說是他的新譯,害得林老先生趕緊登報聲明,稱“仆譯稿近四十種,并未譯有此書”云云。

  “譯述”之風來也快,去也速。宣統(tǒng)元年新出翻譯小說單行本銳減至67種,翌年再減半,到宣統(tǒng)三年僅有11種。經(jīng)歷近千種翻譯小說的疲勞轟炸后,讀者的新鮮感業(yè)已消失,而且發(fā)現(xiàn)其中精品并不多。翻譯多種言情小說的林紓也摸索出規(guī)律:“言男女事,機軸只有兩法,非兩女爭一男者,則兩男爭一女。”此時,伍光建等人認真嚴肅翻譯的小說開始問世,在該如何翻譯的討論中,“信達雅”的意見也逐漸占了上風。而且,新出的數(shù)量雖在銳減,但經(jīng)受住讀者檢驗的精品卻在不斷再版,市面上的翻譯小說仍頗可觀,只是依賴“譯述”的南郭先生的生存空間已被市場強力壓縮??此茝母叻宓恋凸龋瑢嶋H上是從“譯述”的虛旺轉(zhuǎn)入翻譯小說應有的常態(tài)??墒?,如果沒有那幾年“譯述”的風行,翻譯小說的發(fā)展能直接進入常態(tài)嗎?


用戶搜索

瘋狂英語 英語語法 新概念英語 走遍美國 四級聽力 英語音標 英語入門 發(fā)音 美語 四級 新東方 七年級 賴世雄 zero是什么意思廣州市碧桂園東湖1號英語學習交流群

  • 頻道推薦
  • |
  • 全站推薦
  • 推薦下載
  • 網(wǎng)站推薦